德国FREE性VIDEO极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国产成A人亚洲精V品无码,国产又猛又黄又爽

您的位置:首頁 黨建引領 學習園地 內容詳情
搭中國快車,促非洲發展
瀏覽:5391 時間:2015-12-04 來源:人民日報

搭中國快車,促非洲發展

中國企業修建的高速公路穿過剛果(布)原始熱帶雨林。 本報記者 苑基榮攝

天利紡紗(毛里求斯)有限公司紡紗廠的外籍員工在工作。 本報記者 倪 濤攝

2013年11月28日,安哥拉本格拉鐵路盧埃納至盧奧區間各車站順利驗交。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供圖

今年初,中國與非盟簽署關于高速鐵路網、高速公路網、區域航空網和工業化的"三網一化"合作備忘錄。這是新時期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也必將為中國企業走出去創造更多機遇,為非洲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鐵路建設打通發展命脈

中國人來安哥拉建鐵路時,當地人見了中國人就豎起大拇指,甚至還有人穿過原始森林,從800千米之外趕來看望

今年2月14日,由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承建的橫貫安哥拉、全長1344千米的安哥拉本格拉鐵路正式建成通車。這是坦贊鐵路之后,迄今為止中國在海外修建的最長鐵路。

當初,首批中國鐵路建設者踏上安哥拉土地時,當地各界異常興奮,一些官員盛情邀請建設者入住家中,老百姓見了中國人就豎起大拇指。安哥拉穆尼揚戈市有幾名曾經當過鐵路員工的人,甚至穿過原始森林,從800千米開外的地方趕來,看望中國建設者。

中國鐵建二十局集團安哥拉國際公司黨委副書記張峰告訴記者,當地人如此熱情是有歷史原因的。1902年本格拉鐵路動工修建,1929年通車至當時的剛果邊境。鐵路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到二戰末期,安哥拉第二大城市萬博已經發展成為集木材加工、鑄造冶煉等為一體的工業中心,在"一釘一鉚都不需要從國外進口"的情況下,能自主生產各種蒸汽機車。可是,13年反殖民戰爭和持續27年的內戰過后,萬博市機務段一個本可以容納1300名工人的地方,只留下了一些破爛的車輪,淹沒在荒草中。

安哥拉國務部長兼總統府軍事辦主任科佩利巴將軍曾說,戰后重建工作進展與國家大選緊密相關。因此,安哥拉方面對施工進度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張峰告訴記者,這倒給向來能打硬仗的中鐵二十局集團施工團隊提供了絕好的展示實力的機會。對付讓人心悸的地雷,他們組建突擊隊配合,用挖掘機、推土機"頂"著工兵工作,5個施工管段同時進行,排雷速度保持在每天25千米以上。實行"五加二""白加黑"做法,人員輪班、機械不停,搶抓旱季、巧干雨季。整條鐵路仿佛處于精心布排的"一字長蛇陣"中,其凌厲的推進態勢讓當地政府和國際同行驚訝、欽佩,來自葡萄牙、巴西等國的建筑施工企業群起效仿。

由于鐵路施工捷報頻傳,安哥拉政府、媒體、民眾對中國人、中國產品開始重新認識。安哥拉政府至少召開過兩次關于"中國元素"在"安哥拉速度"中作用的主題會議。

如今,本格拉鐵路已經成為安哥拉人民驕傲的資本,并成為官方"接待、旅游、觀光"的必備項目。甚至,贊比亞前總統薩塔在視察中鐵二十局集團物流基地和洛比托段鐵路施工現場后,也難掩激動心情,當即邀請中方工程指揮長王選尚與他單獨洽談贊比亞與本格拉鐵路連接事宜。

尼日利亞是非洲第一人口大國,但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卻遠談不上發達,現有鐵路約3500千米,其中絕大部分為殖民地時期修建的窄軌單線鐵路,由于缺乏后續資金和技術維護,大部分已癱瘓廢棄。全國超過70%的運力、90%的社會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公路完成,嚴重制約國家經濟發展。構建現代鐵路網絡,成為尼日利亞歷屆政府和廣大民眾的夢想。

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在今年初贏得大選后,第一時間接見了中國鐵建公司負責人,聽取該公司主導設計的尼日利亞鐵路網規劃匯報。布哈里表示,鐵路建設對于尼日利亞社會經濟發展意義重大,新政府將加大對鐵路領域、特別是對現代化鐵路建設方面的投入,希望中國鐵建繼續為尼日利亞基礎設施建設添磚加瓦。

去年11月,中國鐵建中非建設有限公司與尼日利亞交通部正式簽署總金額為119.7億美元的沿海鐵路項目商務合同。沿海鐵路項目西起尼經濟首都拉各斯,東至克羅斯河州府卡拉巴爾,橫跨經濟發達的南部沿海10個州,貫穿整個尼日爾三角洲產油區,全長折算單線里程達1402千米,設計時速120千米。根據尼鐵路發展25年戰略規劃,將實現在所有州的首府、主要經濟區域及走廊之間貫通鐵路。去年12月,中國鐵建承建的全長186.5千米的阿卡鐵路(首都阿布賈至卡杜納州)全線鋪通,成為尼重要骨干網絡。

南部非洲中國與非洲研究所研究員克萊頓·哈茲韋內向本報記者表示,非洲的內陸國家之多位居世界第一,但交通網絡密度卻最低。以鐵路為例,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鐵路里程只有5.6萬千米,僅占全世界2%。非洲的運輸成本比發達國家高出63%。將一個集裝箱從中國運往埃塞俄比亞,成本是運往巴西的3倍多,盡管在距離上非洲更近一些。哈茲韋內認為,非洲要想發展,必須首先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因此,"三網"建設對非洲意義重大。

北非大國埃及是繼英國之后世界上第二個擁有鐵路的國家,1852年便建立了全國第一條鐵路,但目前該國5000千米路段的裝備至少已經使用了40年,導致鐵路事故多發,運力不夠,亟須更新換代。而埃及政府的想法是,把鐵路貨運在全國貨運中的比重從目前的5%提高到10%。

"中埃在鐵路網方面的合作涉及融資、項目建設、電氣化改造等多種形式。"中國駐埃及大使館經濟商務處公使銜參贊韓兵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雙方有多個項目正在溝通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雙方即將簽署的開羅至齋月十日城的輕軌項目。作為埃及國內首條輕軌線路,這條70千米的客運線加上40千米的貨運線將改善該國的運輸狀況。客運線路還將經過埃及規劃中的新首都區域,意義不言而喻。目前項目已進行到談判的最終階段。

"非洲人民希望搭乘中國的發展快車。"埃及地區戰略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易卜拉欣·赫依塔尼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由衷表示。他說,"中非合作的進一步深入,使包括埃及在內的非洲國家都受益。"

航空網絡破解中轉難題

海航幫助加納開通3條航線,中航國際為非洲多國培訓飛行員,中土集團對索馬里機場改造升級

"從非洲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有時需要坐飛機繞道歐洲,如果我們有了區域內的航空網絡,非洲的城市之間就可以非常便利地往來。"加蓬前駐華大使埃馬努埃爾·姆巴-阿洛曾經向本報記者感嘆。

的確,由于歷史的原因,非洲與歐洲國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直飛歐洲的航班不少,但非洲國家之間的航空聯系卻很不方便,對經濟社會發展形成了嚴重掣肘。

在中國的幫助下,這種局面正在改變。

中國海航集團邁出實驗性的第一步。2012年,海航航空控股有限公司、中非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與加納合作方共同投資,組建并正式運營加納非洲世界航空有限公司(AWA航空)。在此之前,加納曾經有過兩家國有航空公司,都因為缺乏優秀的管理和經營人才而倒閉。目前,AWA航空已成為加納航空運力的生力軍,開通了首都阿克拉至庫馬西、阿克拉至塔馬累、阿克拉至尼日利亞拉各斯3條航線。AWA航空總裁羅成向本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在3年時間里已獲得當地及周邊國家有影響力的5個獎項,在非洲創造了良好的安全運行記錄。

海航的布局還遠不止加納。"海航在西非有AWA航空,在南非投資該國第二大航空公司COMAIR,還計劃在東非設立新航空公司,將在此構架下搭建整個非洲大陸的航線網絡。"羅成表示。

人才是非洲發展航空業最急需的要素。2011年,中國航空技術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國際)增資控股南非的艾維國際飛行學院,這個學院坐落在南非"花園大道"沿線的兩個城市--喬治和奧尚。2014年,艾維學院開辦了第三個培訓基地。除招收南非學員外,艾維學院還為肯尼亞、尼日利亞、毛里求斯、埃塞俄比亞、加納甚至非洲大陸外的國家培訓飛行學員近50名。艾維學院喬治基地的主任教員布克斯告訴記者,非洲民航正在經歷高速發展,大多數非洲國家都缺乏訓練有素的飛行員,艾維學院將有效地為非洲民航彌補人才缺口。南非民用航空檢查員約翰對本報記者表示,艾維學院是目前南非進步速度最快的航校,給南非和非洲的航空業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良性競爭。

中航國際南非首席代表郭杰翔對本報記者表示,隨著"中非區域航空合作計劃"的進一步實施,中國制造的民用客機將進入非洲更多國家,為非洲支線航空發展提供支持。中國國產飛機進入非洲將不僅是進行簡單的銷售,還需要建立包含飛行員培訓、技術支持和備件供應的完整售后服務體系,而艾維學院通過提供增值服務,有利于中國航空產業進一步試水國際市場。

2014年8月,中國土木集團與索馬里政府授權的項目執行團隊聯合國項目事務廳簽署邦特蘭州博薩索機場項目實施合同。按照合同,中土集團將在這里建設一條2.4千米的瀝青路面跑道、2.1萬平方米的停機坪以及滑行道等。

博薩索機場的升級改造曾經歷4次夭折,當地人對與中國的合作格外期待。中土集團第一批設備運抵時,當地媒體在頭條全方位報道,之后也詳細跟蹤報道。報道說,"建設博薩索國際機場是邦特蘭人民夢寐以求的愿望,看到中國企業的設備到場,讓他們感到實現夢想又更進一步。"

索馬里人民的期待成為中國建設者們巨大的壓力和動力。為趕工期,中土集團緊急調動人員、設備,組織兩班施工人員,24小時不停休。這深深打動了索馬里當地員工。不久前,瀝青從中國運到索馬里時,需要加班加點卸貨運輸,而當地工人和司機人手不夠,需要中方人員支持,但他們卻一起找到運輸負責人說,讓中方人員好好休息,他們有能力將所有瀝青安全運到。經過當地工人一天一夜不間斷的努力,這批瀝青材料全部順利地運到工地,保證了施工生產順利進行。

工業園區成為合作亮點

中國發展工業的先進理念,被埃塞俄比亞等多國借鑒,并與其發展戰略對接,激活各領域合作的巨大潛力

在三網合作不斷推進的同時,中國與非洲的工業化合作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不久前,記者在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和中國鐵路建設集團二局共同修建的埃塞俄比亞-吉布提鐵路沿線建設工地采訪時,埃塞俄比亞德雷達瓦市副市長阿登·法力哈講述了該市與鐵路的不解之緣。

德雷達瓦市是埃塞第二大城市和工業中心。1897年,法國投資興建了一條從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的鐵路。由于鐵路不能到達高海拔城市,因此選擇在沿線的德雷達瓦建造一個補給站。隨后的幾十年間,鐵路建設不斷延伸,來自索馬里、吉布提等國的商人不斷聚集在此,從事貿易,德雷達瓦也從一個小小的補給站不斷擴充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城市。但后來,這條鐵路因缺乏養護而嚴重老化,最終停止運營。失去了這條交通命脈的德雷達瓦市開始走向衰落,商人們紛紛離開,集市上不再喧囂,街道彎曲狹窄人煙稀少,看不到現代化城市的氣息。

"現在好了,中國人不僅和我們一起修建了新鐵路,還帶來了工業園區的理念。"阿登·法力哈說。

工業園作為埃塞俄比亞"持續性發展及脫貧計劃"的一部分,受到埃塞政府高度重視。而位于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市杜卡姆地區的東方工業園,更得到埃塞總理海爾馬里亞姆的關心與支持,不久前,他還特意到現場了解園區發展情況。

走在園區內,綠地和現代化廠房相映成趣。在重慶力帆的生產線上,處處可見工人們忙碌的情景。"工業園已經成為中國企業在非洲集聚投資的一個亮點,成為埃塞工業經濟發展的重大示范項目,也為中國中小企業抱團'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平臺。"東方工業園董事長盧其元告訴記者,目前工業園已完成2.33平方公里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標準型鋼結構廠房近20萬平方米,已入駐園區的20多家企業,主要來自水泥、制鞋、汽車組裝、鋼材軋制、紡織服裝等行業。"我們計劃在3年內引進80家企業,重點發展適合埃塞及非洲市場需求的紡織、皮革、農產品加工、冶金、建材等產業,將以外向型制造加工業為主,擁有進出口貿易、資源開發、保稅倉庫、物流運輸、倉儲分撥、商品展示等功能,逐步形成工商貿綜合功能區。"盧其元說。

在埃及,中埃合建的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經走過7個年頭。經貿合作區緊鄰蘇伊士運河,地理位置優越,距離最近的埃及第三大港口蘇哈那港僅2公里。截至2014年年底,起步區1.34平方公里已全部建成,吸引62家企業入駐,累計投資金額超過9000萬美元,真正成為中埃經貿合作的"橋頭堡",被時任埃及總理易卜拉欣·馬赫萊卜稱為"中埃合作之城"。

埃及泰達投資公司執行董事魏建青介紹說:"目前蘇伊士經貿合作區已初步形成石油裝備、高低壓電器、紡織服裝、新型建材和機械制造等五大產業園區,為當地創造了近2000個就業崗位。"

來自中國的巨石集團公司無疑是經貿區內的明星企業。巨石埃及公司是埃及第一家先進的玻璃纖維生產企業。2014年5月投產的年產8萬噸的生產線,是目前中國在埃及投資金額最大、技術裝備最先進、建設速度最快的工業項目,同時也是中國在海外建設的首條大型玻璃纖維生產線,填補了中東、北非地區玻璃纖維制造業空白。

馬赫萊卜今年5月在視察蘇伊士經貿合作區時表示,埃及的"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不謀而合,必將激活兩國各領域合作的巨大潛力。

(本報記者蔣安全、倪濤、李志偉、王欲然、劉水明、王云松、韓曉明、李涼采寫)